从逻辑上来讲,人力资源在很大层面上应该是极其严谨,条理清晰的系统工程;从人性上来讲,又需要一定的松紧适度,游刃有余。
近日正在拜读一本从机场购置的某人力资源老兵倾注心血之作,一字一句,有条理,有经验,有解决方案,亦有不解之困惑。享受之余,较之与矫情之情油然而生。从逻辑上来讲,人力资源在很大层面上应该是极其严谨,条理清晰的系统工程;从人性上来讲,又需要一定的松紧适度,游刃有余。由此,问题便出现了:在一系列的设计、考量、调整过程中,我们的主导思想究竟是什么?除了日常的表格,oa流程,沟通,协调等等,解决问题的要义究竟在哪里,这就像我经常去找的盲人按摩医生一样,他们接受过的培训基本一样,该找的穴位基本都能找到,说的也都挺好,但是真的按下来效果千差万别,手法相去甚远,究竟什么最重要呢?
为何要定义为怪相,所谓“怪”,就是不太理解的意思,没太想明白而已,也就是说该做的都按部就班做了,也向先进的各种人、书籍、系统学习了,可是结果总是差强人意,各个行业,各种类型公司都有,比如招聘的效果,离职率的控制,培训的效果评估,薪酬体系的合理性表现,绩效评估体系的针对性,结果显现性,企业文化的融入等等。
我个人一直尝试在传统基础上能有点突破,所以在某种情况下我更愿意相信“经验” ,尤其是那种经过实战的有成熟方法论基础的“经验”,并且既然称之为经验便意味着已经是经过个人消化过的,不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东西了,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了,工作要有创新精神!既然要创新,就必须要做到两点:第一,尊重历史;第二,尊重原创。提到创新, 便不得不谈谈一些所谓怪相,不是贬义,只是探讨:
怪相一:在中国特色环境下,各种产业投资、升级瞄准的都是国家的时事要点,大政方针。像我们地产人,前几年还是各种商业地产的萌芽,忽然间旅游地产便冒出来了,还没怎么着养老地产的概念应运而生,一走到海南又听说了什么国际旅游岛的大概念,走到经济特区就是各种自贸区的概念充斥,还有就是各种滚滚洪流统统涌向电商这个大概念,,,。我始终在考虑一个问题,大问题可以跟着党走,但是企业具体的问题如何跟进,怎么解决?这便是我认为的怪相:我们的企业已经下定决心做弄潮儿,可是绝大部分与之配套的组织结构依然无法做到动态配合,我们的人力资源系统依然是一成不变的六大模块,我们的用人单位还在以传统的眼光来审视这件已经时不我待的事情,这就是我常常说的那句话,常规的手段已经解决不了常规的问题了,你说怪不怪呢?
怪相二:工作都认认真真做了,按规矩,按流程,起码的原则肯定没有问题,但最后还总是在人的问题上有争议,结果不好。是这几大模块划分有问题吗?应该不是,前人总结的东西是若干规律的集合,那你说怪不怪,什么都是对的为什么结果不好,不满意。我认为或许问题在于形势的东西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,形式的东西还跟不上,形式里的内容又不够动态和前瞻,结果只能是以不变应万变,你说结果能好吗?
书中提及的很多经验我是比较赞同的,只是自己比较担心,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究竟是要研究清楚过去,还是要充分的学习并把握住未来。在此我想到了王马的世纪赌约,实际上论实力这两位都输得起那1个亿,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局面:王坚定的进入了电商,马也义无反顾的进入了实业;还有快的和滴滴的匪夷所思的合并等等 ,在我看来兼容并济,以发展眼光看待问题或许才是王道,一些类似的怪相或许也会逐步消除,为此我会继续努力,继续研究。
信息来源:
咨询公司